赤峰试题资料

首页 > 事业单位考试 > 试题资料

2020年12月6日通辽市事业单位综合类岗位考试题46-50(考生回忆版)

赤峰华图 | 2022-02-18 15:02

收藏

  46 、(单选题)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是:

  A.就业

  B.教育

  C.民生

  D.脱贫

  47 、(单选题)抗美援朝纪念日是:

  A.9月25日

  B.10月25日

  C.11月25日

  D.12月25日

  48 、(单选题)1920年8月,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,其翻译者是:

  A.李大钊

  B.陈独秀

  C.陈望道

  D.胡适

  49 、(单选题)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:

  A.中国农民丰收节

  B.中国三农节

  C.中国农业收获节

  D.中国农民节

  50 、(单选题)“扶贫先扶志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:

  A.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

  B.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

  C.发展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

  D.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

  》》》答案在下一页

  46.第一步,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。

  第二步,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》中提到: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。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。

  因此,选择C选项。

  拓展:A项:2017年10月1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,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A项排除。

  B项:2012年10月,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:“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……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,合理分配教育资源……”。当代中国,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。B项排除。

  D项:干扰选项,排除。

  47.第一步,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。

  第二步,1950年10月25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,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。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。

  因此,选择B选项。

  48.第一步,本题考查人文历史知识。

  第二步,《共产党宣言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,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,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。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写成。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。2月24日,《共产党宣言》正式出版。陈望道,中国著名教育家、修辞学家、语言学家、民盟中央副主席。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篇《共产党宣言》。

  因此,选择C选项。

  拓展:A项: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,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、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,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,而且是学识渊博、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,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。A项排除。

  B项: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,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,伟大的民主主义者,伟大的启蒙思想家。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,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。B项排除。

  D项:胡适(1891年12月17日-1962年2月24日),原名嗣穈,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。以倡导“白话文”、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。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“大胆地假设、小心地求证”的治学方法。代表作品有:《中国哲学史大纲》(上)、《尝试集》、《白话文学史》(上)和《胡适文存》(四集)等。D项排除。

  49.第一步,本题考查人文历史知识。

  第二步,中国农民丰收节,于2018年设立(国函〔2018〕80号),节日时间为每年“秋分”。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,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、幸福感、获得感。举办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,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。经党中央批准、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,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具体工作由农业农村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。

  因此,选择A选项。

  50.第一步,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。

  第二步,根据唯物辩证法观点,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,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,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。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“扶贫”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,“扶志”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,“扶志”就是扶思想、扶观念、扶信心,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。只要信心不倒,人就有了精气神,对美好生活就有了向往。只要有信心,黄土变成金。转变了观念,树立了信心,才有了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
  因此,选择B选项。

分享到

微信咨询

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

全部资讯

copyright ©2006-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